向空中发射一枚炮弹,不计空气阻力,当此炮弹的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时,炮弹炸裂成a、b两块,若质量较大的a的速度方向仍沿原来的方向,则有:
A.b的速度方向一定与原来速度方向相反 |
B.从炸裂到落地的这段时间内, a飞行的水平距离一定比b的大 |
C.a、b一定同时到达水平地面 |
D.在炸裂过程中,a、b受到的爆炸力的冲量一定相同 |
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这里的实验是指“伽利略斜面实验”,关于该实验,你认为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可笑的 |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
C.该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概念 |
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这次发射的卫星直接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而奔月。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时,卫星就必须“急刹车”,也就是近月制动,以确保卫星既能被月球准确捕获,又不会撞上月球,并由此进入近月点100公里、周期12小时的椭圆轨道。再经过两次轨道调整,最终进入100公里的近月圆轨道
,轨道
和
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
设月球质量为M,半径为r,“嫦娥二号”卫星质量为m,轨道b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引力常量为G。试求下列问题:
(1)进入近月圆轨道b后,请写出卫星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表达式。
(2)卫星在近月圆轨道b上运行的速度表达式。
(3)卫星分别在椭圆轨道、近月圆轨道
运动时,试比较经过P点的加速度大小,并简述理由。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倾角为,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斜面的顶端,下端与物体
相连,物体b上表面粗糙,在其上面放一物体a,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将物体a、b从O点由静止开始释放,释放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当b滑到A点时,a刚好从b上开始滑动;滑到B点时a刚好从b上滑下,b也恰好速度为零,设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对物体a、b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从O到A的过程,两者一直加速,加速度大小从![]() |
B.经过A点时,a、b均已进入到减速状态,此时加速度大小是![]() |
C.从A到B的过程中,a的加速度不变,b的加速度在增大,速度在减小 |
D.经过B点,a掉下后,b开始反向运动但不会滑到开始下滑的O点 |
如图所示,某生产线上相互垂直的甲、乙传送带等高,宽度均为,而且均以大小为
的速度运行,图中虚线为传送带中线。一工件(视为质点)从甲左端释放,经长时间由甲右端滑上乙,滑至乙中线处时恰好相对乙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工件在乙传送带上的痕迹为直线,痕迹长为![]() |
B.工件从滑上乙到恰好与乙相对静止所用的时间为![]() |
C.工件与乙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
D.乙传送带对工件的摩擦力做功为零 |
如图所示,一固定光滑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将一质量为
的小环套在杆上,通过轻绳悬挂一个质量为
的小球,由静止释放后,小环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且以相同的加速度
一起下滑,此时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杆对小环的作用力大于![]() |
B.![]() ![]() ![]() |
C.![]() ![]() ![]() |
D.若杆不光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