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乙】筠芝亭,浑朴①一亭耳。然而亭之事尽②,筠芝亭一山之事亦尽。吾家后此亭而亭者,不及筠芝亭;后此亭而楼者、阁者、斋者,亦不及。总之,多一楼,亭中多一楼之碍;多一墙,亭中多一墙之碍③。太仆公造此亭成④,亭之外更不增一椽⑤一瓦,亭之内亦不设一槛一扉,此其意有在也。亭前后,太仆公手植树皆⑥合抱⑦。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浑朴:浑厚朴实 ②尽:全 ③碍:妨碍 ④成:完成 ⑤椽( chuán)椽子
⑥皆:都 ⑦合抱:两臂围拢(多指树木、柱子等的粗细)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至 于 园 可 无 憾 矣下面哪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 )
A 池中奇蜂绝壑 绝巘多生怪柏
B 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C 以实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 主人处处款之 然而亭之事尽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哪一项?( )
A.富人于五所园也 | B.非显者刺 |
C.葆生叔同知瓜洲 | D.四围灌木蒙丛 |
翻译句子。
①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②吾家后此亭而亭者,不及筠芝亭。《于园》这篇园林小品,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手法,营造丰富的意境。请以文中划线句为例分析其表现特色。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②③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④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上与群臣论止盗 |
一狼得骨止 |
B.朕当去奢省费 |
去国还乡 |
C.自是数年之后 |
自经丧乱少睡眠 |
D.刻民以奉君 |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民之所以为盗者 |
客之美我者 |
B.犹割肉以充腹 |
能以径寸之木 |
C.君富而国亡 |
学而不思则罔 |
D.夫欲盛则费广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C.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③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
合:聚集 |
B.先主斜趣汉津 |
趣:奔赴 |
C.适与羽船相值 |
适:前往 |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
拒:抵御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隋文帝①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②③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②兆人:兆民,万民。③亏:使……受损害。
(1)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陛下爱之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B.若如公意 |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
C.我安能亏法 |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
D.卒不许 |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4)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
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而乐亦无穷也 |
B.若夫霪雨霏霏 |
日出而林霏开 |
C.名之者谁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D.临溪而渔 |
而不知人之乐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4)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文言文阅读
勤 学
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①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③,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①确:确实,踏实。 ②侪(chái)辈:同辈。 ③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有弗鄙贱之者乎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B.彼固将以欺人 |
汝心之固 |
C.苟有虚而为盈 |
彼竭我盈 |
D.有弗窃笑之者乎 |
必为有窃疾矣 |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B.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
不以物喜 |
C.凡学之不勤 |
水陆草木之花 |
D.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3)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
B.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
C.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
D.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