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旋回是加拿大学者威尔逊提出的大洋盆地从生成到消亡的演化循环。
阶段 |
实例 |
主导作用 |
特征形态 |
I胚胎期 |
a |
抬升并扩张 |
裂谷 |
II幼年期 |
b |
扩张 |
陆间海 |
III成年期 |
c |
扩张 |
有活动中脊的洋盆 |
IV衰退期 |
d |
收缩 |
有俯冲边缘的洋盆 |
V终了期 |
e |
收缩并抬升 |
残留海盆 |
VI遗痕期 |
f |
收缩并抬升 |
年轻山系 |
表中第二列实例中的代表字母与下列选项中的事物连线正确的是
①太平洋 ②喜马拉雅山 ③东非裂谷
④红海 ⑤地中海 ⑥大西洋
A.a—太平洋,b—地中海,c—喜马拉雅山,d—大西洋,e—东非裂谷,f—红海 |
B.a—喜马拉雅山,b—红海,c—东非裂谷,d—地中海,e—太平洋,f—大西洋 |
C.a—大西洋,b—地中海,c—太平洋,d—喜马拉雅山,e—红海,f—东非裂谷 |
D.a—东非裂谷,b—红海,c—大西洋,d—太平洋,e—地中海,f—喜马拉雅山 |
若马里亚纳海沟处于大洋盆地生长阶段的衰退期,到终了期之前,其进一步的演化情况最有可能是
A.张裂 | B.没有变化 | C.变浅 | D.变深 |
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
A.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 |
B.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 |
C.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 |
D.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少有关 |
下列省区中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 )
A.广东省 | B.台湾省 | C.湖南省 | D.云南省 |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
①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②人类活动对地表结构的严重破坏 ③季风区夏季暴雨集中 ④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 )
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
B.类型齐全的特点 |
C.爆发频繁的特点 |
D.规模巨大的特点 |
读“2009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 |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
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
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 |
读图,回答问题。汉阳峰属于
A.褶皱山 | B.火山 | C.断块山 | D.背斜山 |
夏季,长江干流的河水主要来源于
A.雨水、湖泊水 | B.支流、雨水 | C.支流、地下水 | D.地下水、冰雪融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