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揖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曰,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
B.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 |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 |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 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 ①③⑤ | B. ①④⑥ | C.②③⑥ | D. ②④⑤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
C.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
D.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译文:
②勿惧以罪,勿止以力。译文:
③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督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余,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领陇西太守领:兼任 |
B.值诸葛亮出祁山值:恰逢 |
C.常苦乏谷苦:痛苦 |
D.以市金帛犬马市:购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达白之太祖蚓无爪牙之利 |
B.而臣以醉见识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C.乃支度州界军用之余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D.随时供给其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得知徐邈违令饮酒而大怒,准备处罚徐邈,最终因校事赵达和度辽将军鲜于辅二人的劝谏才得以免刑。 |
B.明帝认为凉州地处遥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徐邈不负所望,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
C.为了稳定边界,徐邈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并通过兴办学校、教化民众等措施,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
D.朝廷任命徐邈为司空,徐邈认为三公是讨论国家大政的官员,自己又老又病不宜担任,最终坚决推辞不到任。 |
把原文中加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
译文:
(2)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译文:
请用斜线( ∕)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汉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英雄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注】,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高祖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取材于刘劭《人物志》)
【注】分数:指军队编制,人员配置。这里指区分配置。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其大体之别名也别名:另外的名称 |
B.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济:成就 |
C.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先登:先锋 |
D.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数:关键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英”与“雄”要兼具的一组是()
①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②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
③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
④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
⑤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②⑤ | D.②④⑤ |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相者一定是聪明秀出的人,但未必是胆力过人的人。为将者一定是胆力过人的人,但未必是聪明秀出的人。 |
B.为相者只有通过为将者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将者兼有了为相者的智慧就可以成为英雄。 |
C.项羽和刘邦虽同为“英雄”,其结局却不同,是因为项羽“英分少”,刘邦“英分多”。 |
D.本文正反说理,对比鲜明,用典型事例说明了英分和雄分的多少,是决定自身成败的关键的道理。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
(2)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
(3)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 |
B.有积石横当其垠 垠:边,界 |
C.环之可上 环:盘旋攀登 |
D.其疏数偃仰 数:数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类智者所施设也 | B.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
C.环之可上 | D.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益奇而坚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
B.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
C.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
D.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凝练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抒发了对永州山水的无比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作者对皇帝的反叛之心,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B.“永州八记”生动表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C.文章第二段以议论为主,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聩不明的强烈讥讽。 |
D.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即景议论,将个人的身世之感放入山水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
②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了山石的瑰玮?(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文中四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将将兵救魏。公子□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注]信陵君是战国时魏安釐王同父异母弟,平原君是赵国国相,信陵君姐姐是平原君夫人。秦兵围邯郸,赵向魏求救,但魏安釐王畏秦,信陵君盗取了魏王兵符,矫诏进军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事后信陵君遣将带魏兵返魏,而自己带着门客留在赵国。文中“□”处依次应填入的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使 遣 率 将 | B.使 率 遣 将 | C.将 使 遣 率 | D.将 率 使 遣 |
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子乃谢夫人去/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
B.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宾客皆背魏之赵 |
C.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 |
D.夫人以告公子/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 |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公子乃谢夫人去 谢:道歉 |
B.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求:寻求 |
C.乃装为去 装:收拾行装 |
D.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归:归附 |
从词语活用的角度看,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A.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
B.日夜出兵东伐魏 |
C.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 |
D.公子皆名之 |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信陵君听说毛公藏身于赌博的人中间,薛公藏身于卖酒的人家里,就想见这两个人,可这两人不愿见他,他就亲自去找他俩。 |
B.平原君看到信陵君竟然跟身份低微的人交游,就认为信陵君不是贤良之人,他夫人把这看法告诉了信陵君,信陵君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 |
C.魏王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抗秦,信陵君怕魏王还恨自己,就严诫门客们说:“有敢与魏王使者私下交往的,就处死。”门客们都不敢劝信陵君。 |
D.信陵君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大破秦军,将秦军赶进函谷关里不敢出来应战。这时,信陵君声威震动天下。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
B.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
C.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
D.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②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
③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