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秃秃记
曾巩
秃秃,高密孙齐儿也。齐明法,得嘉州司法。先娶杜氏,留高密。更绐娶周氏,与抵蜀。罢归,周氏恚齐绐,告县。齐赀谢得释。授歙州休宁县尉, 与杜氏俱迎之官,再期,得告归。周氏复恚,求绝,齐急曰:“为若出杜氏。”祝发以誓。周氏可之。
齐独之休宁,得娼陈氏,又纳之。代受抚州司法,归间周氏,不复见,使人窃取其所产子,合杜氏、陈氏,载之抚州。明道二年正月至,是月,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其署,吏遮以告齐。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1挽置庑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不听。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行道上乞食。
萧贯守饶州,驰告贯。饶州,江东也,不当受诉。贯受不拒,转运使始遣吏祝应言为复。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又惧,则收以归,扼其喉,不死。陈氏从旁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瓮水中乃死,秃秃也。召役者邓旺,穿寝后垣下为坎,深四尺,瘗○2其中,生五岁云。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濠州,八月也。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张彦博改作寝庐,治地得坎中死儿,验问知状者,小吏熊简对如此。又召邓旺诘之,合狱辞,留州者皆是,惟杀秃秃状盖不见。与予言而悲之,遂以棺服敛之,设酒脯奠焉。以钱与浮图人升伦, 买砖为圹○3,城南五里张氏林下瘗之,治地后十日也。
呜呼!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二十九日,南丰曾巩作。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注】①捽(zuó):揪。②瘗(yì):掩埋,埋葬。③圹(kuàng):墓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绐娶周氏,与抵蜀绐:欺诈,哄骗 |
B.齐急曰:“为若出杜氏。” 出:遗弃,休弃 |
C.若佣也,何敢尔佣:雇佣 |
D.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择:区别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吏遮以告齐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齐独之休宁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买砖为圹 既自以心为形役下面全能表现孙齐凶残狡诈的一组是( )
①先娶杜氏,留高密 ②趋归,捽挽置庑下
③使人窃取其所产子 ④若佣也,何敢尔
⑤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 ⑥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濠州
A.①④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④ | D.②③⑥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行道上乞食。
(2)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
(3)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 、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秸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路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徙。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岨山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挠,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检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节选自《新唐书·郝士美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李邕数称之数:多次 |
B.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不回:正直 |
C.未冠为阳翟丞冠:帽子 |
D.出禀钱市物自给市物:购物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
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
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叛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斩首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下列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举匏尊以相属 |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
C.或师焉,或不焉 |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 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
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
选出对选段文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A.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
B.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
C.选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
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沈贞甫墓志铭
(明)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山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贞甫讳果,字贞甫。娶王氏,无子,养女一人。有弟曰善继、善述。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即以是年月日葬于某原之先茔。可悲也已!铭曰:
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一九,据巴蜀书社《散文精华》校对)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过:拜访 |
B.死丧忧患,颠倒狼狈狼狈: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
C.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易:改变 |
D.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畏:敬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
B.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题3分)
(1)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2)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3)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文章在表达对沈贞甫英年早逝的痛悼之情时,着重记叙了哪三件小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 ,完成1~5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 ,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识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洁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晟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晟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晟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晟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注]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
下列文句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4.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2)卢象昇为什么会兵败?请根据文本分析。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赦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急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
勾践欲赦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