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前,一位八十八岁的老人,
迈着蹒跚的步伐,带着子孙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
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
列“网友评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A.邓公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 |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
C.邓小平“南巡”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束缚 |
B.国内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 |
C.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错误政策和路线 |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 |
B.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 |
D.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 B.实施新经济政策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实行农业集体化 |
新经济也就是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这一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使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的是在()
A.20世纪80年代 | B.20世纪90年代 |
C.20世纪70年代 | D.21世纪初 |
下图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
B.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
C.通过工业复兴法 |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