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两幅地图。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一和图二所示地方行政制度的根本目的相同
②图一和图二所示地方行政制度实施的结果相同
③图一所示地方行政机构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地方
④图二所示地方行政机构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日本《选择》月刊近日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出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对这一观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
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C.文章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

刘宗绪在《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中提出:“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充分肯定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
B.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
C.必须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
D.认为“压迫、剥削、侵略”是应该完全肯定的

同是发展中国家,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差不大。但是自1992年后,逐渐拉开了差距。依据图可判断,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比印度更早实行对外开放 B.中国在资本市场竞争中超过印度
C.印度依然是国际“资本洼地” D.中国的计划经济比重比印度更大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