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②但当涉猎 ( )
③及鲁肃过寻阳 ( ) ④卿今者才略 ( ) 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B.或以钱币乞之。 |
C.自以为大有所益。 | D.此独以跛之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吕蒙从“吴下阿蒙”到令人“刮目相待”给你的学习启示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养士
孟尝君在薛①,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②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④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⑤,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⑥。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②舍业:舍弃家业。③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④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⑤存问:慰问⑥刭:,割脖子。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错误的一项()(2分)
A.无贵贱一与文等(相同)负势竞上(争着) |
B.孟尝君已使使存问(派)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
C.遗其亲戚(赠送)杂然相许(答应) |
D.辍食辞去(停止)月色入户(门) |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屏风后常有侍史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B.遗其亲戚其真无马邪 |
C.以饭不等以塞忠谏之路也 |
D.以故倾天下之士荆之地方五千里 |
下列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从“孟尝君养士”中,可见孟尝君礼贤下士的美好品格。 |
B.文段对孟尝君多用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他对士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
C.孟尝君让“天下之士”倾心的原因是他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富的待遇。 |
D.文中客“自刭”是因为误会孟尝君,认为他“饭不等”,有私心、轻视人而羞愧自杀。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②其所如③,或立于陂田④,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日:“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日:“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日:“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注释】①扉:门。②纵:任凭。③如:到、往。④陂(bēi)田:水田。⑤傃(sù):沿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明年________(2)晦明(3)名________翻译文言句子。
(1)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文人墨客们在仕途失意后大都消极避世、寄情山水,但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欧阳修被贬滁州“醉能同其乐”,范仲淹降职邓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文是诗人谪贬徐州时所作,全文在说隐居的好,但还是流露了作者积极出世的人生态度。那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说明了这一点?请找出相关语句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②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③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注释] ①属(zhǔ):撰写。②翕(xī):聚集。③南:方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向南。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无从致书以观(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3)颐既觉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B.河、洛之士翕然师之益慕圣贤之道 |
C.颐既觉既加冠 |
D.四年而颢死足肤皲裂而不知 |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甲乙两文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分别有什么作用?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华佗①治病
陈寿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前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②,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③一枚,县④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⑤,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⑥勿逐。守瞋⑦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华佗:东汉末医学家,是“建安三神医”之一,医术高明。②蒜齑大酢:齑(jī):捣碎
的姜、蒜、韭菜等。酢,同“醋”。③蛇:这里指一种寄生虫。④县:同“悬”,悬挂。⑤差:这里指差
不多就能好。⑥使:使者。⑦瞋:同“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语之曰(2)欲造佗
(3)无何弃去(4)属使勿逐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嗜食而不得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
B.从取三升饮之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
C.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
D.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华佗采用了哪些方法让郡守“瞋恚吐血而愈”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古文阅读】
义猴之墓
某山隅①有一老圃②,早失偶,惟一女远适③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④,而不离不逸⑤。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⑥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僵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节选自《杏林集》)
【注释】①隅:角落。②圃:种园子的人。③适:女子出嫁。④掣:牵。⑤逸:逃跑。⑥颔:点头。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某山隅有一/老圃 | B.惟一女远适/他乡 |
C.每逢五必哭/祭 | D.未三月/而僵卧坟间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者五年(2)老者家徒壁立
(3)姐引之去(4)仍牢守故宅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有哪些细节体现了义猴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