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的伏尔泰与卢梭在争论的话题不可能是
A.“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 |
B.“君主开明专制”还是“人民有权推翻君主” |
C.“否定罗马教廷权威”还是“否定教会创世说” |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还是“财产私有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A.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 |
B.实行不结盟政策 |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D.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 |
B.“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 |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
D.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
以下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内容节选:“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历史性决议的通过
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
B.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
C.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进展 |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变化的影响不包括
A.有利于美国打开中国市场 |
B.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
C.有利于早日解决台湾问题 |
D.中美结盟应对苏联的威胁 |
今年是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对当年的会议有这样一段描述:“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也没有去破坏或削弱西方的反共防务联盟。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
A.强调国际社会意识形态斗争的严重性 |
B.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此次会议 |
C.以实际行动实践“求同存异”的方针 |
D.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不干涉别国内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