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说:“……中国革命六年之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上
最大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并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成功,皆
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①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②完成了民主革命思想向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
③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为一谈
④对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有正确的认识
A.①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 D.新的权利机构出现 |
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撼。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 )
A.性格怯懦 | B.清朝祖制 |
C.君主制度 | D.宗法制度 |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反映了统治者逐渐重视廉政建设 |
B.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
C.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 |
D.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
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根本的社会变化,在政治上体现为( )
A.文官政治取代了地方藩镇的军人政治 |
B.二府三司取代了前朝的三公九卿制 |
C.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特权政治 |
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
史书记载公元前3世纪一事:“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将所得韩地建立颖川郡。此事最有可能发生于( )
A.公元前231年 | B.公元前221年 |
C.公元前315年 | D.公元前2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