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
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
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
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凡
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材料三 郑经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
——江日升《台湾外记》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
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帝《翰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新皇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政策和措施。
3)据材料三说明康熙时面临哪些矛盾?对此,他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是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一个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W·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六卷材料三广岛上9时14分还是生机勃勃拥有三十四万四千人口,到了9时16分就
损失了六万零一百七十五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四平方英里的城市文明,化为乌有……8月9日又再干一次,又毁灭了第二个目标城市(长崎)的三万五千人。
——W·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第二卷
请回答
①概括材料中关于战胜日本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②结合史实简单评析你所列的观点。
下列材料均引自刘宗绪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一:垄断组织都是以生产集中,个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为前提而形成的。卡特尔和辛迪加的参加者虽然在生产上还是独立的,但它们都是一些大型企业;托拉斯和康采恩则已是大型企业合并组成的规模极大的企业或企业群。列宁曾将垄断称之为规模极大的技术生产单位,认为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
材料二:垄断组织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免不了兼并。兼并一般都是设备先进、管理有方的企业吃掉和收买效益差的,兼并后又以先进的那一套去改掉落后的部分。就是自愿的联合与合并,在结成一体,统一经营后,也要采用先进的方式经营。
材料三:美国人泰罗创立的“劳动科学组织”学说,运用于企业管理,形成了“泰罗制”,使企业效率大大提高。列宁称它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则提出了“大规模生产”的管理概念。主张把准确性、经济性、系统性、连续性、高速运转等原则,结合起来运用到生产中去。
材料四:垄断并不排斥竞争,……因此,发展科技、广罗人才,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从而使科技与生产更直接地结合起来,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同时,为了解各地和世界市场情况,企业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得更密切,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盲目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回答:(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四,分析垄断组织与第二次科技革命前的私人独家企业相比有什么明显的新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试评述垄断组织。
简述工业革命的后果,并据此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
印度尼西亚、伊朗、印度、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在19世纪中期前后发生的人民反抗运动,是亚洲近代民族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各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从主导方面看,这是一场反殖民主义的民族运动,这场运动不论是由哪个阶级和阶层领导的,诸如封建的王公、贵族、伊斯兰教的阿訇、土兵的军官、人民群众中涌现出的领袖人物等,也不论提出什么样的纲领口号,如恢复昔日的强盛王朝,建立“消除压迫,人人平等”的正义王国,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大平”的理想社会等,其结果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而且各不相同,不过有一点是这些运动都属于旧式的运动,它们提不出改造社会的科学主张,这是因为没有形成新旧式的运动,属于中世纪范畴的运动,它们提不出改造社会的科学主张.这是因为没有形成新旧式的运动,属于中世纪范畴的运动,它们提不出改造社会的科学主张.这是因为没有形成新的革命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然没有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导,于是宗教就成为团结人民进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2)何谓旧式的运动?
(3)亚洲革命风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许多人物在此过程中为维护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表格中所列被称为“里程碑”式的历史人物的理由及史实。
人物 |
理由及史实 |
![]() 秦始皇 |
|
![]() 汉武帝刘彻 |
|
![]() 宋太祖赵匡胤 |
(2)宋太祖在解决地方分权的同时,也使北宋出现了一些其他问题,试加以论证。
(3)要想了解中国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