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有五气,是生五味……口之于味也。辛酸甘苦,经年绝一无恙。独食盐,禁戒旬日,则缚鸡胜匹,倦怠恹然。岂非“天一生水”,而此味为生人生气之源哉?日海之中,五服而外,为蔬为谷,皆有寂灭之乡,而斥卤则巧生以待。
——摘自宋应星《天工开物·作成》
材料二:吕祖谦日:“汉兴,除山泽之禁,到武帝时,孔仅、桑弘羊祖管仲之法,盐始禁榷。至昭帝之世,召贤良文学论民疾苦,请罢盐铁,又桑弘羊反复论难,所以盐榷不能废,元帝虽暂罢之,卒以用度不足复建。自此之后,虽盐法有宽有急,然禁榷与古今相为终始,以此知天下利源不可开,一开不可复塞,其作俑于管仲,计近功浅效,夺民利以开盐禁,自此天下之盐皆入禁榷矣。”
——摘自邱浚《大学衍义补》卷28
材料三: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盐的管理,保障食盐加碘工作的有效实施,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制定本办法。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盐专营办法》(1996年5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解释“盐榷”的含义。从材料一、二可以得到怎样的不同认识? (4 分)
(2)据宋代《庆元条法事类》卷二十八《榷货门·榷货总数》记载:“诸称禁物者榷物同,称榷货者谓盐、矾、茶、乳香、酒、曲、铜、铅、锡……”在古代为什么将这些生活必需品列入 “榷货”之中?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古代的榷货制度。(4 分)
(3)依据材料分析,古代的盐榷制度与今天的食盐专营有何本质区别? (2 分)
(4)据称,2010年1月,由国内28家盐企签署意见的《全国部分大中型制盐企业对盐业体制改革的建议》已于2009年12月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这意味着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在即,千百年来的食盐专营的体制或将终止。消息传出,赞贬均存,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请说出理由。(4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初功臣,多来自乡里田野。他们没有受过礼仪的约束,常饮酒争功,大呼大叫,甚至拔剑击柱。叔孙通看到刘邦有建立朝廷秩序的要求,便提出。起朝仪”。经刘邦同意,叔孙通从鲁征集三十人,加上刘邦左右的学者及其弟子百余人,参照秦仪,制订出新的朝仪。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贺,起用新定朝仪。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御史执法,举不加仪者辄引去。竞朝置酒,无敢谵失礼者。这一套朝仪,不只是一套仪式,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尊卑不同的封建等级。于是刘邦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封功臣和定朝仪都是刘邦开创帝业中的大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制定“新朝仪”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制定“新朝仪”的影响。
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文明对话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古希腊 |
普罗塔哥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中国 |
孔子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
孟子 |
“仁则荣,不仁则辱” |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材料三 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鸦片战役”以后,志士扼腕切齿,引为大辱奇戚,思所以自湔(音间)拔;经世致用观念之复活,炎炎不可以抑。又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逐渐输入;始则工艺,次则政制。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二中康德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当时思想界的核心思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和近代中国人引进西学的原因。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明交流融合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在君民地位上提出了什么思想?在治理国家上又提出了什么主张?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哪一学说?提出这一学说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他是哪一新儒学体系的集大成者?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判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主要职能在于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工业原料、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和专业人士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后增设了 “计划部”, 列为各处室之首,并立即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等重要经济建设计划。该计划要求3年内投资27120万元,在湘、鄂、赣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重工业区,兴建冶金、燃料、化 学、机械、电气等30余个国有化大中型厂矿,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该计划未能完全实现。但尽管如此,其为抗战所做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二胡佛水坝在1931年3月动工,1935年水坝提早两年完工。水坝经费由政府资助,由于当时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大增,因此为水坝的建造提供了 一群数量可观的廉价劳工。胡佛水坝建成后形成人工湖米德湖,它不仅景色优美,成为美国人游艇、 滑水、钓鱼、露营度假圣地,而且能灌溉庄稼和利用水力发电,对发展生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胡佛水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美两国经济建设的背景及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也不像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家那样是为了获得海外财富, 仅仅是为了“宣德化而柔远人”,即向海外番夷之国宣扬大明朝的恩威和迫其称臣纳贡。此外,也顺便猎取一些异国他乡的珍稀之物供宫廷享用。这种规模浩大的航海活动不仅不能 够获得经济利益,而且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在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后,继位的仁宗皇帝禁止远洋航海活动。
材料二 15世纪由中国人率先开启的海外探险和地理大发现活动,不久以后就被后来居上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所主宰,拉开了 一个全新历史时代的帷幕!当西方的航海家们最初开辟海上航路时,他们大多数人对传说中富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抱着一种敬仰之心。随着通往印度、东南亚、中国等地航线的开辟以及对新大陆的发现,他们的目的也不再 局限于寻找香料和发现基督徒,而是要蚕食、鲸吞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乃至于彻底征服和瓜分整个世界。于是,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就导致了一个殖民主义时代的来临。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进一步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综合实力的增长,从而使西欧基督教社会从亚欧文明地带的僻陋边陲,一跃而成为整个人类文明世界的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航海时代明朝政府进行海外探险的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