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
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
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
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
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
主义,而正式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
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
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
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
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贾•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
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
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
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
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
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
失败。”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3
分)
(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
门或领域?(不得摘抄原文,3分)
(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不得摘抄原文2分)
(4)有人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
说明你的理由和看法。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昵?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
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
住上驱逐出去。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决议
材料三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
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是什么?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外交困境是什么?新中国人民政府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6分)
(2)据材料二,说明联合国对新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什么?同时期,中国外交上还有哪些重大突破?这些突破有何重大意义?(7分)
(3)据材料三,概括此时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其重要依据是什么?此时期,中国对外政策有哪些新调整?(6分)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鲁周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赵国)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材料三
材料四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并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4分)
(2)依据三指出与战国时期相比,明朝我国商品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简述出现这些新现象的有利因素。(4分)
(3)依据材料四说明商鞅和黄宗羲的观点有何不同?并简要评价商鞅和黄宗羲的观点。(6分)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材料一
![]() |
见表1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表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材料二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至1.2倍。—国家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2月26日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表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表二和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
(3)根据材料三,简要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求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1)《天朝田亩制度》封面上的“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镌(镌,雕刻。这里指出版)”中的“癸好三年”是指哪一年?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2)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材料三“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材料四“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2分)
(5)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随革命形势发展不断转移。读下列中国革命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说明转移的革命成果。
(2)图乙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江西被称为红色的土地,结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从革命力量、思想理论、军事斗争、政权建设等方面说明江西成为红色土地的有利因素。
(3)图丙反映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又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