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初德国的外交家曾说“我们也要阳光下的地盘”,这突出的表明了
| A.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殖民地 |
| B.德国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 C.德国和英国的矛盾已经成了世界主要矛盾 |
| D.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 |
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当时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李圭参观1876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 |
| B.中国的洋务运动受到顽固派阻挠 |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 |
| D.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马克思这样评价“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这种原动机的改进者是
| A.爱迪生 | B.富尔顿 | C.史蒂芬孙 | D.瓦特 |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 B.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
|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2008年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日内瓦公布《全球竞争力报告2008—2009》,中国排名首次跻身30强,并且继续领跑“金砖四国”。“金砖四国”是2003年美国高盛公司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国的英文名首个字母连缀起来,制造了一个响亮的名称BRIC(与砖的英文“Briek”发音相同)而得名。对以上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巴西、印度和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力量②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③俄罗斯正走出低谷,发展潜力不可低估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邮件种类 |
计费单位(每10克) |
邮资(元) |
| 航空 |
亚洲各国[ |
0.32[来 |
|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
0.48 |
|
| 西欧各国(捷克转) |
0.48 |
|
| 西欧各国(香港转) |
0.80 |
|
| 其他各洲 |
0.80 |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