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870年前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浪潮。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请回答:
(1)、举出两个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2)、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分别进入什么时代?两次工业革命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发明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举出例子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泉州社会经济.陕逮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而商业的繁荣则为海上贸易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经济中心南移到哪一地区?(3分)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元朝初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游历泉州,认为泉州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港口之一。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
机构是什么?(3分)
材料三:如下图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南宋时期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原因有哪些?(4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读图说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的“朕”在民族关系方面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历史事件。(3分)
【史实确认】
材料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度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2)材料二在历史上称做什么?(3分)
【比较学习】
(3)通过材料一与材料二的比较,可以看出唐朝、北宋在民族关系的处理方面有何显著不同?(4分)
阅读下列图片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隋炀帝巡游江都图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南北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分别是什么?
(2)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会经过哪几段运河?(写出河段名称)
(3)你是否同意皮日休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为什么?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原台 "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右任《望大陆》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为了顺利推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我国政府确立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2分)
(3)当前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是什么?(2分)你认为当前促进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东方红》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在革命时期的哪次会议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 《春天的故事》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在党的哪次会议上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3)材料一、二的历史人物分别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作出了哪些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