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哈里·狄更斯曾说:“17世纪……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这一成就的国家。”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在亚洲,日本还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解说词——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情况、英国的农业工业比重图
材料四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此题为材料解析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一中“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成就使英国“抢先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2)图1与图2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运输工具的发明人是_______;该产品所用的能源是_____,动力是_____。
(3)材料三表明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5)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如今,朝鲜半岛的局势在进一步升级,令一些爱好和平的人士不由得担心。曾经 20世纪上半期短短50年内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破坏,至今还令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悲痛和愤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列虚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提纲”中,有4处错误,错误处用下划线标出并在相应的位置改正。
(2)在下列历史事件中,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分别填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致过程示意图”中的相应空格内(只填序号)。
①日本偷袭珍珠港②诺曼底登陆③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④《联合国家宣言》发表⑤斯大林格勒战役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致过程示意图
通过学习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你有何感悟?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制度更新、科技进步和改革调整,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纵览世界巨变】
材料一 1688年的“光荣革命”,为英国的经济起飞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制度保证。——《大国崛起·英国》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近代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2)19世纪60年代,下列国家发生的改革,都废除了阻碍其经济发展的旧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按要求完成下表。
国家 |
改革名称 |
废除旧制度 |
领导人 |
共同影响 |
俄国 |
1861年改革 |
A |
亚历山大二世 |
B |
日本 |
明治维新 |
藩制 封建身份制度 封建土地制度 |
明治天皇 |
【横观各国调整】
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等通过改革调整,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
材料四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大国崛起·美国》
(3)材料三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此次改革调整有何特点?
(4)材料四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此次改革调整有何特点?
【探究发展真谛】
(5)上述材料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巨大变化。
(1)当今世界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当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应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2)当今世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指出经济发展趋势的一个具体表现?如何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
(3)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分别举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的一个“机遇”和“挑战”。
2013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走近伟人——毛泽东”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本题10分)
图一是中共成立时期的毛泽东,写出中共成立历史意义
图二是1927年的毛泽东,写出这一年毛泽东领导武装起义的名称、为中国找到的一条革命道路是什么?
图三是毛泽东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出这首诗反映的是那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的结果是什么?
【伟人情怀】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胜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材料中毛泽东所说的“胜了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大战役?
试分析党中央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指挥的“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缅怀伟人】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伟人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后来日本拜认了欧美为老师,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材料二: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4月24日表示,参拜靖国神社是“理所应当的事”。面对中国和韩国的抗议,安倍态度强硬。日本政府26日就此前公布的将明确把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及竹岛(韩国称独岛)称为“日本领土”的教科书审定结果,确定了将要求中韩两国冷静对应此事的方针。——摘自共同网
材料三:1月27日是一年一度的“大屠杀纪念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为此发表谈话,宣称德国对纳粹罪行“永久担责”。——摘自人民网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拜认了欧美为老师”的那次改革指的是什么?这是改革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是什么战争?面对这场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取胜的根本原因?
(3)历史上,一战后的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激化,通过哪次会议帝国主义重新确立了对亚太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针对中国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4)由材料二、材料三可以看出,战后德日两国对战争态度存在什么不同?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