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可利用乙醇、铜或铜的化合物制备乙醛,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右侧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侧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试管C中装有水(加热装置未画出),试回答:
(1) 两套装置中的A、B处都需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B处用__________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
(2) 若按甲装置进行实验,B管处装铜粉,则通入A管的X是___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 若按乙装置进行实验,则B管中应装___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 实验结束后,取C试管中的溶液滴入新制备的银氨溶液并采用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有银镜生成,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
(5) 实验完成后,应在C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可洗去银镜。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取盐湖苦卤的浓缩液(富含K+、Mg2+、Br-、SO42-、Cl-等),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请根据以上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________;操作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要从橙红色液体中分离出溴,可采取的操作名称是_____。
(2)操作③要得到较纯的固体B,其操作步骤包括,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提出一种新方案,对上述操作①后无色溶液进行除杂提纯,其方案如下:
(i)试剂A中有两种溶质,它们是,试剂B成分是。(填化学式)
(ii)检验SO42-已除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用盐酸调节溶液的pH至pH=5的目的是。
(ⅳ)进行操作⑤时,将溶液倒入(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时(填现象),停止加热。
(ⅴ)控制溶液pH=12可确保Mg2+除尽,此时溶液中Mg2+物质的量浓度为。
(已知Mg(OH)2的Ksp=1.6×10-11)
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学生就这个课题展开了讨论的。已知海水提镁的主要步骤如下:
学生就这个课题提出了以下问题:
(一)在海水提镁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对镁离子的富集?
有三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甲的观点:直接往海水中加入沉淀剂。
学生乙的观点: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再加入沉淀剂。
学生丙的观点:利用晒盐后的苦卤水,再加入沉淀剂。
请你评价三个学生提出的观点是否正确(填是或否),并简述理由。
是否正确 |
简述理由 |
|
学生甲的观点 |
||
学生乙的观点 |
||
学生丙的观点 |
(二)在海水提镁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对镁离子的分离?
(1)为了使镁离子沉淀下来,加入的足量试剂①是 (填化学式)。
(2)加入的足量试剂②是 (填化学式)。
(3)试从节约能源,提高金属镁的纯度分析,以下适宜的冶镁方法是。
A.![]() |
B.![]() |
C.![]() |
D.![]() |
某同学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用的试剂如下:镁条、铝条、铝粉、钠、新制的Na2S溶液、新制的氯水、0.5mol/L的盐酸、3mol/L的盐酸、酚酞试液,其设计的实验方案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中 |
钠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做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
②将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分别投入足量的相同体积的0.5mol/L的盐酸中 |
镁条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而铝条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镁条消失比铝条快 |
③将新制的氯水滴加到新制的Na2S溶液中 |
|
④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已用砂纸打磨过)和铝粉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相同体积的0.5mol/L的盐酸和3mol/L的盐酸中 |
剧烈反应产生气体,但铝粉消失比镁条快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③的现象是,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由实验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由实验②可得出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4)实验④中,因为铝粉消失所用的时间短,因此,该同学得出结论:铝比镁易失电子,该结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
(5)通过实验④说明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或。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确定某纯净碱式碳酸镁样品的组成,设计出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A至D的部分)。[已知碱式碳酸镁Mgx(OH)y(CO3)z(x、y、z为正整数)加热能分解生成氧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1)按上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A处U形管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老师在审阅设计方案后指出需要在E处增加一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前需要向该装置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对活塞的操作方法是:打开活塞____________________,关闭活塞_________________。
(4)关闭活塞K1、K2,打开K3,加热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C处洗气瓶中几乎没有气泡冒出,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完全后,打开K1,再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测得数据如下:碱式碳酸镁样品22.6 g;反应前C装置的质量为87.6 g,反应后质量为89.4 g;反应前D装置的质量为74.7 g,反应后质量为83.5 g。请计算推导该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共1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加热下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来制取并收集氯气。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填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这种装置制取得到的氯气中可能含有少量气体和气体,若要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应使气体依次通过装有和的洗气瓶。
(3)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4)反应结束后还可能有少量的氯气,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必须把尾气通入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该小组若用200mL 10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固体加热反应(不考虑氯化挥发),则产生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
(6)87g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问生成的氯气在标况的体积为多少?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被氧化的那部分的物质的量是多少?(相对原子质量:Mn—55 O—16 要求写出计算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