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
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
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
列是( )
| A.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 B.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
| C.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
| D.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 D.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成立 |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与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
|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 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
明清时期,我国一著名学者指出:“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一思想的实质是
| A.反对君主专制 | B.抨击封建统治 |
| C.要求学以致用 | D.反对个人崇拜 |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这一说法出现的原因是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 B.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发展的时代趋势 |
| C.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 D.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