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江革①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柔之②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③,与弟江观同生④,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⑤,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⑥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谢朓⑦尝宿卫⑧,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节选自《梁书•江革传》)
【注释】①江革:人名 。 ②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③父艰:父亲去世。④同生:孪生兄弟。⑤训勖:督促、勉励。⑥服阕:服孝期满。⑦谢朓:南朝宋著名诗人。⑧宿卫:值夜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B.六岁便文(写)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D.少贫(孤独)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泯众人矣尘气莽莽 B.是指物作诗立就为其名
C.与革充卧具而待君久不至,已 D.脱所著襦蒙始就学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十六丧母,以孝闻。                                                                            
江革和方仲永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下面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枲:xǐ,麻。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如外人()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⑶此公欲来,能否()⑷麻枲之()
与“入山之大穴”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具答之 D.辍耕之垄上

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
⑵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__
(甲)(乙)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
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狄青出奇兵
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阵,遇寇多北。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使出战。虏望旗,易之,全军径①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②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③;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④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梦溪笔谈》沈括)
【注释】①径:一直。 ②预:事先。 ③阳却:装着退却。④遽:突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未战阵()(2)以寡当众()
(3)必以奇胜()(4)士卒皆其教()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使出战具答(《桃花源记》)
B.尝寡当众尽吾齿(《捕蛇者说》)
C.虏望真不知马也(《马说》)
D.再声则严阵阳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爱莲说》)

翻译下面句子。
(1)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
文章在塑造狄青出兵之奇时为何反复写到虏人?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阻滞。⑤莳:栽种。⑥信:通“伸”,伸张。
下列句中的“以”与“人皆予自上国往”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祭尉首 B.其境过清
C.杀之应陈涉 D.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将其地(2)于是人之吾轩者
(3)因之曰 “何陋”(4)记之以来者

(1)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译文:
(2)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译文:
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阅读《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个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2)微斯人,吾谁与归微: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翻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
仔细阅读以上两个选段,将下面的分析补充完整。(前一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范仲淹遭遇贬谪之后,置个人得失于度外,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仁人志士应该具有“”的政治抱负;这一年,同样因“庆历新政”被贬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通过对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自己 的情怀。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彰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下面题目。(共16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臣本布衣()②由是感激()
③深入不毛()④夙夜忧叹()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
①躬耕南阳()②还旧都()
告先帝之灵()④咨臣当世之事()
翻译句子。
①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