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赵鞅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
遂,人臣、隶圉免。”这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
D.春秋时期已实行察举制 |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们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当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
A.扶持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利用市场实现经济运行 |
C.建立计划经济的模式 | D.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
学者相蓝欣在《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一书中提到:“(直隶义和团民中)船民的生活自蒸汽船引进后已一落千丈,常常找不到顾客,看着船板一天天地烂在河滩上。很多车夫马夫已失去了生活依靠,因为铁路运输既快捷,又便利。传统的驿站信使,虽有驾驭快马的非凡骑术,但远远比不上现代邮政电报的速度。”这一材料表明
A.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
B.义和团运动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C.义和团民众对西方物质文明存在严重的误解 |
D.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 |
明清时期徽商经营商品种类非常多,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A.经营心态易受外界刺激 | B.都是以经营小商品为生 |
C.保持着安土重迁的观念 | 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