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朱或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
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
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
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 B.注重精耕细作 |
C.尚未推广牛耕 | D.雇佣关系盛行 |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 B.青铜器的制造 |
C.水利工程的兴修![]() |
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
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 | B.劳资矛盾尖锐 |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 D.商品经济发达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材料表明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
C.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动 |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直到近代,浙江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传统的影响 | B.封建政府的提倡 | C.小农经济的稳定 | D.儒家思想的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