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则材料,能够反映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中国时局特点的是 ( )
| A.“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
| B.“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
| C.“敌焰犹张,国仇未雪,如复自为鹬蚌,势必利落渔人,民族惨祸,伊于胡底。” |
| D.“自治性的军队……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
| B.朱熹的《四书集注》 |
| C.李贽的《焚书》《藏书》 |
|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西方、东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
|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 D.因信称义,致良知 |
下图拉斐尔作品体现的精神与我国孟子“民本”思想的相似点是()
| A.反对封建制度 |
| B.突出现实社会中“人”的作用 |
| C.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
| D.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 |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
|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
|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
|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这句话发的含义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
| B.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
| C.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
|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