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 )
|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沈阳 |
| B.日本731部队是一支细菌战部队 |
| C.1949年北平国共和谈最终破裂 |
| D.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 |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
|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
|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
|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
|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
|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实业救国 | B.工商皆本 |
| C.重利轻义 | D.重商轻农 |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指()
|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
|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
| C.抑制外国经 |
|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