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明确: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今年的工作时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共13分)
(1)这些措施保障了公民的哪项权利?
(2)义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珍惜这一权利?
【时政述评】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2年主要任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2011年入秋后,两次雾霾天气袭击我国北方地区,能见度不足一公里,多个省份之间高速公路关闭,引起民众对PM2.5的热烈讨论。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九个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数据。
201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入世10年是中国发展最好、最快的10年。10年来中国改变了自己、影响着世界。10年时间证明:中国赢了!
上述材料体现了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哪些重要观点,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材料一 :2010年7月13日-14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本世纪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纲要》的序言中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材料三 :2012年7月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召开的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大会。会议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什么发展战略?
(2)请你谈谈对“强国必先强教”的理解。
(3)我国为什么要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
(4)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分)
材料一 2012年9月25日,全国各地群众来到位于河北易县的狼牙山,登上了五勇士纪念塔,追忆他们的悲壮之举,纪念狼牙山五勇士壮举71周年,重温五勇士为掩护群众阻击日寇英勇杀敌、斗智斗勇、纵身跳崖的战斗经历,感受其所承载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 2012年6月,“神州九号”发射成功。从“神州一号”到“神州九号”,我们感受到了航天人身上的伟大民族精神。
(1)从材料一中的“狼牙山五勇士”到材料二中的“航天人”,我们无不感受到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力量,请问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4分)
(2)由以上两则材料我们能感受到民族精神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3)请谈谈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承担责任就会付出代价,所以多做事不如少做事,少做事不如不做事。”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为了解我国资源状况,三年(6)班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调查。通过查阅图书和网上搜索,他们获取了如下资料:
资源类别 |
淡水 |
森林 |
人均占有量 |
世界平均水平的24% |
世界平均水平的23% |
利用情况 |
我国城市卫生间马桶水箱漏水每年达到上亿立方米;我国生产每千克粮食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 |
我国每年仅生产一次性筷子就要砍伐2500万棵大树 |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2)为了解决材料中的问题,我国实施了什么战略?该战略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