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罗斯福曾说,邻居家着火了,我们把水龙带借给他,等到火熄灭
了,再把水龙带收回就是了。为此,美国采取的行动是
A.实施《租借法案》 |
B.签署《大西洋宪章》 |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D.签署《开罗宣言》 |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 B.19世纪前期 | C.19世纪中后期 | D.20世纪前期 |
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他。”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天朝天亩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