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账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
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 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
中共八大期间,周恩来做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他指出: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对某些日用工业品,将推行选购办法,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据此可知“报告”认为( )
A.自由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B.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
C.部分产品按照市场需求可自由进行生产 |
D.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 |
下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
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
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 |
C.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 |
D.“文革”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 |
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1937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1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4.4%,占工人比例为7.3%;1942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5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78%,占工人比例为49%。上述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家实施“实业救国” |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C.民族企业内迁和实行战时体制 |
D.美英等国全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