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建国大业》以20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段史实最能体现

A.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 B.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民主力量的胜利
C.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于抗战胜利后 D.民主党派是创建新中国的主要力量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A.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举办博鳌论坛 D.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土地改革

近年来,日本的右翼势力逐渐抬头,公开否认曾制造南京大屠杀。假如中日两国对簿公堂,身为中方的律师,下列资料中,你会选择哪些作为第一手资料提供给国际法庭:
①南京大屠杀时外国记者拍下的照片②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的回忆录
③万人坑遗址④张纯如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⑤陆川导演的电影 《南京,南京》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

据上海警察局档案资料显示,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下列口号与通知中所说的现象直接相关的最可能是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竺可桢先生曾经把中国五千年的气候波动画了一个曲线图,而文化的变化也随着这个曲线而变化。一个一个地方突然变得很冷的时候,饥荒、干旱、水灾等就会频繁发生,这里也就往往容易发生改朝换代。据此推断,下列分析哪个比较不合理

A.气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B.研究历史时要注意考虑当时的地理环境因素
C.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气温太低,冻死了很多人
D.唐朝的盛世局面的出现时当时的气温可能比较适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