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能维持这一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w
| A.江河 | B.森林 | C.村寨 | D.梯田 |
人口迁移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中国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社会文化因素 |
| B.图瓦卢举国搬迁新西兰——生态因素 |
| C.美国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迁移——政治因素 |
| D.伊拉克难民逃离家园——经济因素 |
表1为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统计表。读表1,回答问题。
表1
迁入地迁出地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合计(%) |
| 东部 |
14.46 |
3.69 |
3.09 |
21.24 |
| 中部 |
34.36 |
3.30 |
3.53 |
41.19 |
| 西部 |
27.60 |
2.62 |
7.35 |
37.57 |
| 合计 |
76.42 |
9.61 |
13.97 |
100.00 |
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 东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出区人多地少
B. 中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入区矿产资源的开发
C. 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中部迁往东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 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西部迁往东部自然条件的差异
图1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问题。
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
|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
|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
|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
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
| B.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
| C.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
|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
读“美国五大湖煤铁产地和钢铁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与图示区域钢铁工业区位选择不同的是
| A.鞍钢 | B.包钢 | C.武钢 | D.宝钢 |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图示工业区综合整治,合理的举措有
①积极整治环境②调整工业结构 ③停止钢铁生产④发展第三产业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读图,回答问题。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化工厂适宜布局在图中的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由图中盛行风向,可推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印度半岛 | B.亚洲东部 | C.欧洲西部 | D.刚果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