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未来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材料二:河南的发展是我国“中部崛起”的缩影。目前,河南是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的品牌。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天下粮仓”变为了“国人厨房”。根据图2信息简述河南省的地形地势特征。
河南省内河流众多,但并不利于发展河运。分析
其自然原因:
分析河南省成为“国人厨房”的社会经济条件优势。
根据资料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中部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征。
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我国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浙江省地形图
材料二图2为2013年7月28日的浙江省旱情分布图
材料三 2013年7月,我省经历了罕见的强规模酷热“烤”验。7月1日至28日,全省平均高温日数18天,比常年同期偏多8天。其中浙中北大部分地区23~27天(杭州城区25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0~17天;杭嘉湖、宁绍及金华等市的18个县(市、区)高温日数破或平历史同期最多记录。7月1日至2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3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73%。其中舟山市全市平均仅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97%;杭州市12毫米,为1951年以来最少。浙中北地区有15个县(市、区)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7个县(市、区)在5毫米以下,最少嵊泗0.5毫米,杭州城区4毫米。
(1)结合材料一, 描述我省地形特征。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我省旱情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世界地质公园之一——黄山
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在距今约1.4亿年前,地下炽热岩浆在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在距今6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又发生了较强烈的隆升。
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这里的花岗岩体遭受风化、剥蚀,奇峰耸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态,由此而成了黄山雄峻瑰奇的美景。
黄山多云海,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前后,山谷中就雾起云腾,铺天盖地而来。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以“四绝”名扬天下。
(1)说明形成黄山奇峰异石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2)请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简要分析黄山云雾多出现在雨过天晴之时或日出前后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乙两地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A、B两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甲半岛分布着奇特的火山地貌和多式多样的泉,沿半岛的山脉链分布着100多座火山。半岛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与气候有很大关系,半岛内有海运、航空、公路,承担着半岛全部的客运、货运,至今半岛内还没有铁路。
(1)简析7月份乙岛东部沿海多大雾天气的原因。
(2)比较分析甲、乙两地的地形差异及原因。
(3)从气候角度说明甲半岛境内、境外旅客运输主要的方式及原因。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A、B两城1971-2011年气候资料图
(1)简析A城与B城的气温差异。
(2)指出B、C、D三处哪处最适合建大坝,并说明理由。
(3)简述水库建成后对当地水循环可能造成的影响。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10月我国东部沿海形成秋季罕见的“双台风”效应,华东遭受了严重的风雨影响,使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告急,“城市雨涝”再次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10月份某日某时刻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材料二 10月份浙江某地连续几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材料三 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1)简析此时马六甲海峡海水的流向。
(2)根据材料,判断“双台风”开始影响我省某地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3)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关系最为密切,并据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