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片一 1950年四川贫农分到了土地 图片二 1980年农民领取包产到户合同书
图片一、二的历史情境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
阅读材料二、材料三回答:
材料二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全国农村逐步都实行了这一做法,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这两次重大事件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这两次重大事件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1955年4月,有共同历史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面对着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破坏阴谋以及与会国间矛盾分歧错综复杂的情况,周恩来总理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完成:
(1)亚非29个国家的共同历史遭遇是什么?
(2)根据材料指出,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哪些?
(3)根据材料指出,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是什么?这一方针的提出有何重大作用?
万隆会议后,一位路透社记者曾报道:“大家都承认周恩来的才智至高无上地主宰着会议……代表们惊叹地说:‘他是以怎样的洞悉力察觉并道破大家心窝里想说的话啊!’”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2)这一方针的提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史实辨析:
1955年,亚非欧国家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作出强烈反应,在国内疯狂扩军备战……武装部队人数从150万扩充到350万,每年的军费预算从120亿美元增加到410亿美元。
材料二以新闻和历史节目见长的美国公共电视台为纪念《朝鲜停战协定》签订50周年制作了一档特别节目,该节目的开场白强调:“战争在3年的酷暑和严寒中延续,面对不可预测的敌人,3.3万美军死亡、10万美军受伤、7140人成为战俘、8000多人失踪……”这些数字只是美方目前愿意承认的数字,但也应该足以引起他们对这场战争的关注和反思。
材料三新华网北京2000年10月25日电:首都各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大会今天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请完成:
(1)美国在武装侵略朝鲜的同时,对我国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2)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参战?
(3)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5)从美国侵略朝鲜的史实可以看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的是怎样的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数据对照表。(单位:万吨)
年份 |
1949 |
1951 |
1952 |
粮食 |
1.1 |
1.4 |
1.6 |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数据,将194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绘制成一幅柱状图,并据图说明与1949年比较,1951—1952年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1949年比较,1951—1952年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