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却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与奋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漫漫前夜】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学者所谓"沉沦"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革命征途】
材料二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准备进行一次历史话题讨论,备选话题包括:
A.中共一大;B.挺进大别山;C.红军长征;D.五四运动;E、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材料二中的五个话题涉及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兴起逐步走向胜利的历史,请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其中标志着我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建设探索】
材料三 如下图
(3)以上图片展示了新中国建设时期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请任选其中一件简述其历史意义。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走过一些弯路,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之。
【改革开放】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习近平讲话
(4)哪一历史事件为改革开放的开端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进行了哪些伟大实践?(至少写出两件)
(5)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未来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l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四: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四中提到了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说他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4)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吕秀莲就更无耻了。l995年4月吕秀莲前往日本马关的青帆楼,发表媚日演说为日本侵略者叫好。吕秀莲说:‘中国割让台湾是不幸中的万幸,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是台湾人的幸福……’”。
材料二:现在,到东交民巷还能看到一座碉堡的部分残存,还能看到“赫德路”路牌,还能看到部分界墙残段,还能看到残存的英国兵营马厩内的拴马铁环,还能看到德国兵营内的地下牢房……这些打着半殖民地印记的建筑遗存,就像是一部打开的近代史教科书,警示我们牢记过去、奋发图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吕秀莲所说的“中国割让台湾”出自哪个条约?此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在东交民巷能够看到的历史遗迹最早在什么事件之后?当时关于东交民巷的归属是如何规定的?
(3)与材料一、二内容有关的事件对于中国的危害分别是什么?
根据提示,列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近代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2)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我国近代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4)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5)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争与探索的“他”是谁?
(1)“他”在鸦片战争中坚守虎门炮台,最后以身殉国——
(2)“他”发动金田起义,创建太平天国,领导太平军进行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3)“他”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甲午海战中舍生忘死,以自舰撞敌舰,舍生取义——
(4)“他”领导辛亥革命并建立了中华民国一一
(5)“他”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优势有哪些?试从政治制度、科学技术两个方面分析,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优势 |
|
政治制度 |
|
科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