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却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与奋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漫漫前夜】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学者所谓"沉沦"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革命征途】
材料二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准备进行一次历史话题讨论,备选话题包括:
A.中共一大;B.挺进大别山;C.红军长征;D.五四运动;E、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材料二中的五个话题涉及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兴起逐步走向胜利的历史,请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其中标志着我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建设探索】
材料三 如下图
(3)以上图片展示了新中国建设时期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请任选其中一件简述其历史意义。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走过一些弯路,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之。
【改革开放】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习近平讲话
(4)哪一历史事件为改革开放的开端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进行了哪些伟大实践?(至少写出两件)
(5)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未来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3)指出“自救之路”的历史进步作用。概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抗击。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如李秀成、左宗棠、邓世昌……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了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
(1)总结历史,完成表格。
人 物 |
主要事迹 |
共同意义 |
李秀成 |
||
左宗棠 |
收复新疆 |
|
邓世昌 |
(2)在近代史上抗击外敌的事件中,中国军队往往付出重大代价,却大多以失败告终,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请综合上述问题,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小明编写了一首诗歌:“上海的小楼到南湖起航,引领着革命的正确方向……”
材料二:“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埃及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周恩来在一次起义欢庆胜利时的讲话
材料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
材料四: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1)材料一中“上海的小楼到南航起航”指的是中共历史上哪一重大会议?此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周恩来是在哪次起义后说这番话的?该起义有何意义?
(3)率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队伍会师的领导人分别是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图中“三湾”这个地方在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大事?有何影响?
(4)材料四所说的“远征”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远征”从哪个根据地出发?这次远征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远征”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士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李鸿章反思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运动的主张是什么?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一运动在近代化的探索中地位是什么?
(2)材料二中梁启超属于哪一派别?他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领导这场“革命”的政党是哪一政党?史学界对这一“革命”的评价既有成功论,也有失败论。请你分别说说理由。
(4)材料四中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指得是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哪些变化?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结合材料一展示的图片回答,上海是在哪一次战争之后签订的什么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
问题二:上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反抗的历史进程。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运动?请列举该运动的两个代表人物。该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
问题三:图三反映的是事件发生在巴黎和会后,此事件的名称和时间分别是什么?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问题四:在图三所示历史事件影响下,结合图四回答,上海发生了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此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列举一个参加的代表。
问题五: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迎来了世界各国的友人,此次世博会中国政府总投资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最大规模纪录,同时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结合以上图片,对比今昔,说说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