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这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摘自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l)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确立了哪一种政治体制?(2分)
材料二 图1人物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图2人物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图1              图2
(2)材料二中的“工业革命”开始于什么时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人物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6分)
材料三 大国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摘自《大国崛起》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如图,北京2010年5月28日电: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8日在北京会见了到访的印度总统帕蒂尔并共同出席了中印建交60周年招待会。

材料三如图中的这次握手,被尼克松总统称为改变世界的握手。他说:一个时代结束一个时代开始了。

(1)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正在万隆会议上同外国首脑会谈。他提出的哪一主张促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2)60年前中印两国建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写出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
(3)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972年中美签署的哪一文件为双方建交打下了基础?
(4)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另一项重大外交成就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探索革命和建设之路,虽历经风雨坎坷,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并使中国人民走上了民主富裕之路。某中学八年级(3)班同学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展开了探究活动。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平和富强。请你写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他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3)展望未来
今天,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根据江苏省人大和苏州市人大的统一部署,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苏州市将开展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借鉴欧美法律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规定“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部分条文规定: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规定: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请回答:
(1)从材料一《权利法案》的名称来看,是针对哪些人的权利而言的?从社会转型(注:这里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或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角度来看,《权利法案》最重大的意义是什么?
(2)从材料二提供的条文来看,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思想?(1分,多写不得分)
(3)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89年后的英国与1912年3月时的中国在政体上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列选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中的材料:
材料一:按照《南京条约》,……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
材料二: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材料三:几个月内,八国联军救出了公使馆人员,帝国朝廷逃离首都。中国再次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和约,其条款包括进一步承认商业特许权和赔款33,300万美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一条款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3)写出材料三中提到的和约名称。日本借助该条约的哪一条款,在北京郊外驻军(注:1937年日本正是凭借驻扎在丰台的军队,将其开拔到卢沟桥,发动了“七七事变”)?
(4)从材料一、三的内容来看,这两个条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材料四: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1分)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2)根据材料四,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2分,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