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梦包括强国梦、统一梦、和平梦等,如何实现中国梦,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在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境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材料二 2012年海峡两岸贸易额16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2012年赴台旅游达197万人次,创历史新纪录。两岸人员来往79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6月,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览院合璧展出。2012年6月26日,以“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为主题,2012年海峡两岸大生技与文化交流营在北京技大开营。
材料三
请回答:
(1)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材料三说明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与上海召开的哪次会议有关?它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研究战争,反思战争,对于我们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某校九年级一班以“20世纪的战争”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列表格。
名称 |
一战 |
二战 |
时间 |
1914—1918年 |
1939—1945年 |
交战双方 |
A和协约国 |
B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
转折性战役 |
凡尔登战役 |
C |
性质 |
帝国主义战争 |
D |
战后世界格局 |
E |
两极格局 |
材料二:1942年1 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战时第二次高级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了两级格局。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2015年5月9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红场阅兵
材料四:2015年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举行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阅兵式。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宣言”和“第二次高级会议”名称。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说俄罗斯和中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的现实意义。
制度更新、科技进步和政策调整,都极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纵览世界巨变】
材料一:1688年的“光荣革命”,为英国的经济起飞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制度保证。
——《大国崛起•英国》
【横观各国调整】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等通过政策调整,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四: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大国崛起•美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导致近代英国崛起的两大事件。
(2)19世纪60年代,一些国家为摆脱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都废除了阻碍其经济发展的旧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按要求完成下表。
废除旧制度 |
领导人 |
A |
亚历山大二世 |
黑人奴隶制 |
B |
(3)材料三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的特点和核心措施。
【探究发展真谛】
(5)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你认为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灾难,更多的则是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狼狈为奸】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
【同仇敌忾】
材料三:……(希特勒)侵犯俄国只是侵犯不列颠诸岛的前奏……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也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
——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
【纪念胜利】
材料四: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了庆祝活动。今年中国也举行阅兵仪式,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中俄分别举行纪念活动,其目的是希望人们牢记二战这一历史灾难。
(1)写出图一中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的名称;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集团结成的邪恶轴心,写出其名称。
(2)材料二中“突然袭击”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苏、美、英等26国家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3)面对共同的敌人,各国逐渐走向联合,举一例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是怎样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和苏联一度成为盟友,这主要是因为哪一国际性组织的成立?决定苏联在欧洲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是什么会议?
阅读下列一组材料:
材料一:
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不幸的是由于这种敌对情绪,发生了一些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我深信,我们迟早会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诸位是同意我的意见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波及到俄国。不过,此时的俄国仍旧实行农奴制,农奴主们对使用机器并不热心。他们认为,买打谷机要花钱,坏了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最初的打谷机是马拉的),而农奴的劳动却可以一文不费。既然机器完成的工作农奴同样可以完成,为什么要花这份冤枉钱呢?——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项目年份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产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迟早会解决的问题”,亚历山大二世是怎么解决的?同一时期的日本也矛盾
重重,统治阶级为此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影响机器在俄国推广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苏联确立的“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它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阅读下列一组材料:
材料一:18世纪中期的北美漫画
材料二:
自1863年1月1日起,在任何蓄有奴隶的州或其特定区域里面,其人民将视为背叛联邦,而一切被据为奴隶的人们,应当立即和永远获得自由,美国政府和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和维持这些人的自由,并将不作任何处置制止这些人或人们为了他们真实自由所作的任何努力。
——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
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材料四: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
增长率(%) |
|
1932 |
587 |
-23.3 |
1933 |
564 |
-3.9 |
1934 |
660 |
17 |
1935 |
733 |
11.1 |
——摘编自世界经济信息网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一组漫画反映了当时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是什么?北美殖民地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林肯颁布的哪一法律文献?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美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
(4)材料四中所体现的美国经济变化趋势得益于实行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这一政策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