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当欧元区其他成员国陷入经济停滞时,德国经济实现3%的增长,其失
业率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这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德国经济增长的
动力主要来自国内需求增加,私人消费同比增长1.5%。
(1)请说明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特点和德国经济奇迹对我国经济实践有何启迪?(5
分)
材料一: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最
大的危险在于腐败”,犹如暮鼓晨钟、当头棒喝,应当引起人们对当前腐败问题严重性和极
端危害性的高度警觉。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2010年被称作“反腐倡
廉制度执行年”。从新版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到限制“裸官”出境新规,再到近日印发
的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国政府密集出招,多措
并举划定反腐路线图。2011年政府在“制度反腐”这一基调下继续展开廉政风暴。
材料二:世界各国的反腐实践一再证明,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因此,反腐创新的重点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世界各国既有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在未来反腐道路上加以借鉴。
结合上述材料,从认识论的角度,请你分析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人们相互祝愿时,总是爱用“心想事成”之类的字眼。请从《生活与哲学》角度,
对“心想事成”的观点进行评析。
某地遭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甲说:“这是天意,人没法子。老
天爷,你为什么要这样惩罚我们呢?”乙垂头丧气地哀叹:“多年辛苦白费了,荒年已成定
局,无法改变。”丙坚定地表示:“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我们以丰补歉还是大有可
为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自力更生战胜灾害。”
结合上述议论回答:
(1)上述三人各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2)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评析这三人的观点。
举世瞩目的20国集团(G20)峰会于2011年11月3日-4日在法国戛纳举行。
峰会之前,中、美、英、法等主要经济力量在不停地进行利益博弈,最终的结果是在共同的
妥协下,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得到了吸纳。多国媒体认为,会议达成的一致共识超出预期,同
时认为中国在峰会上表现抢眼,引起世界关注。
(1)中、美、英、法四国政体各是什么?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2)有人认为,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中、美、英、法的政体将走向趋同。请对此简要
评析。
(3)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你列出评论要点。(3
分)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欧美等国家
非常重视通过文化传播来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
战略;“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此,要积极
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开拓国
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有人说:“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