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为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规模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 |
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
C.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方式属于甲方式 |
D.乙人口增长方式不会出现人口问题 |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黄浦、静安和卢湾3个区(中心区),减少人口69.17万,而浦东、闵行、宝山、徐汇、普陀、嘉定6个区(边缘区),增加人口299.4万,其中浦东增加101.41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为11.5%,比199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据此完成问题。
上海中心区和边缘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A.郊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
B.边缘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于中心区 |
C.上海的城市化过程中,主要为"郊区城市化" |
D.边缘区的交通、住房条件变差 |
日影有日变化和年变化。某地一天中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且为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长,人们发现旗杆(a)与杆影(b)等长(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A.110°E,21°34′N |
B.110°E,45°N |
C.130°E,45°N |
D.130°E,21°34′S |
此日前后,有可能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该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问题。 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草原气候 | B.热带季风气候 | C.温带海洋性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分析表3中的数据,做问题。
表3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 (单位:公顷/人)
国家 |
生态 足迹 |
有效生 态承载力 |
生态 赤字 |
国家 |
生态 足迹 |
有效生 态承载力 |
生态 赤字 |
新加坡 |
6.9 |
O.1 |
—6.8 |
冰岛 |
7.4 |
21.7 |
14.3 |
比利时 |
5.0 |
1.2 |
—3.8 |
新西兰 |
7.6 |
20.4 |
12.8 |
美国 |
10.3 |
6.7 |
—3.6 |
秘鲁 |
1.6 |
7.7 |
6.1 |
英国 |
5.2 |
1.7 |
—3.5 |
澳大利亚 |
9.0 |
14.0 |
5.0 |
日本 |
4.3 |
0.9 |
—3.4 |
巴西 |
3.1 |
6.7 |
3.6 |
注: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 |
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公顷/人)( )
A.O.4 | B.一O.4 | C.2.0 | D.一2.0 |
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一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一O.8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
A.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 |
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 |
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 |
D.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 |
图8中①地的气候类型是下图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