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 指标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1993-2002年 |
| 灾害数量/次 |
1110 |
1987 |
2742 |
2935 |
| 死亡人数/万人 |
196 |
80 |
79 |
53.1 |
| 受影响人数/万人 |
7.4 |
14.5 |
19.6 |
25 |
| 灾害损失/亿美元 |
1310 |
2040 |
6290 |
6550 |
从表2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②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③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读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回答4~5题。
三条路线所经区域的正确叙述是
| A.经过温度带最多的是路线② |
| B.经过大中城市最多的是路线① |
| C.经过地形区最多的是路线③ |
| D.三条路线均经过少数民族自治区 |
关于线路①和③资源调出区的共同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A.土地荒漠化 |
| B.旱灾频繁 |
| C.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
| D.地质灾害危害严重 |
台湾主要工业区分布图表明,台湾
| A.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 |
| B.“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 |
| C.工业的地域分布比较均衡 |
| D.农业主要分布在工业就业人口比重<20%的地区 |
读北京市2009年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表(表1)。回答1~2题。
该项供地结构,最有利于
| A.改善北京市的人居环境 |
| B.促进北京市的工业发展 |
| C.调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 |
| D.推动北京市的科教事业 |
在各项用地中,商业服务用地较少,原因是
| A.公用事业的发展 |
| B.北京已经是全国的商业服务中心 |
| 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 |
| 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 |
下列有关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论述错误的有
| A.城市化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
| B.区域经济的发展能促进城市化进程 |
| C.城市化水平高低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了城市化水平 |
下列“河流—河口城市—注入海洋”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A.湄公河—曼谷—泰国湾 | B.莱茵河—鹿特丹—北海 |
| C.亚马孙河—圣保罗—大西洋 | D.密西西比河—休斯敦—墨西哥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