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雠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辛,亦国冢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帝悟,夺其官,仆其碑。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疾苦 | B.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辅助 |
C.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官司 | 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 观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宿卫之臣于左右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 |
B.帝悦而止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 |
C.朕委卿以大任者告以逆谋 |
D.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乃生异谋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拜住“贤”的一组是
①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 ②嫌疑之际,君子所慎 ③大臣协和,国之利也
④奏请岁减二十万石 ⑤夺其官,仆其碑 ⑥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住是安童的孙子,五岁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教育成人;早年在朝廷任职,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始终不与太子结交。 |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谏,拜住的直言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
C.拜住的正直遭到了右丞相铁木迭儿的助手张思明等人的忌恨,面对他们的密谋陷害,拜住以大局为重,没有对他们加以报复。 |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
②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一)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二)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三)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集释》)
【注】①升概:这里指量酒器具。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顾:看 |
B.舍于翳桑舍:舍弃 |
C.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悬挂。 |
D.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挈: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使尽之 |
B.而为之箪食与肉大臣为猛狗 |
C.迎而龁之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D.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倒戟以御公徒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B.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C.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D.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猛狗阻售”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3)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选做题(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主敬”一词,较早见于《礼记》,意思是恪守诚敬。《周易》说:“君子敬以直内”,意思是君子主敬以使内心正直。
“主敬”也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论语》中相关表述颇多。如《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论语·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论语·卫灵公》:“敬其事而后其食”等。
“主敬”被宋儒吸纳作为其学说的重要范畴。程颐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这里的“涵养须用敬”意思是以虔敬之意收敛己心。朱熹也认为“敬”是涵养心性最重要的条件,是成德之要,他指出:“学者须敬守此心,不可急迫,当栽培深厚。”
曾国藩将毕生所得归纳为四点,要求儿子每日诵读,恪遵不易,此“传家遗嘱”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1)请根据以上文字,理解“主敬”一词的含意。
(2)请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主敬”思想的现实意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慈,故能勇。”(《道德经 第六十七章》)
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 宪问》)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勇”的看法。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赡逸:shàn yì,形容诗文词采富丽,感情奔放。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奏颂一篇奏:奏章 |
B.引至庭下曰引:拉,牵 |
C.喜纵横 纵横: 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涚君主的方法 |
D.今墓在焉焉:那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荐于玄宗月出于东山之上 |
B.亲为调羹齐彭殇为妄作 |
C.以所业投贺知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D.白长笑而去扣舷而歌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一出生 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 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
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 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著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 人。 |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李璘事牵连入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 |
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把上面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2)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僚奈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史记刺客列传》
[注]灊(qián):古水名,在今四川境内。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如:到 往 |
B.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致:到达 |
C.公子光详为足疾详:通“佯”假装 |
D.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擘:掰开 |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公子光能成功“自立为王”原因的一组是()
①光真适嗣,当立②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④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想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
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B伍子胥来到吴国,他游说吴王攻打楚国,被公子光说成是为了报私仇,动机不单纯,因此他的
建议不被采纳。对此伍子胥并没反驳。
C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的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
王僚,王僚最终上当被杀。
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还是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僚奈我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诚畏死诚:如果 | B.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尤:归罪,责备 |
C.将其创残饿嬴之余将:率领 | D.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讲:演讲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授之柄而处其下吾从而师之 | B.以与贼抗而不降乎作《师说》以贻之 |
C.外无待而犹死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以其无礼于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张巡传》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一是没有为许远立传,二是没有能够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
B.由于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所以两人不能接到父辈就义的通知,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 |
C.虽然睢阳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但是用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就如同绳子断了就责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方一样无知。 |
D.文章将张、许二人与众多弃城保命和拥强兵而观望的人进行了对比,热情赞美了张、许二人的功劳。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守 一 城 捍 天 下 以 千 百 就 尽 之 卒 战 百 万 日 滋 之 师 蔽 遮 江 淮 沮 遏 其 势 天 下 之 不 亡 其 谁 之 功 也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3分)
(2)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