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孙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及鲁肃寻阳(       )     (2)即刮目相待(       )
(3)为郢州 (        )      (4)母其以劳生疾 (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甲文中孙权告诉了吕蒙哪两种读书方法?这两种读书方法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乙文中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他们认为读不读书一个样,反正都是出去打工,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 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尔而与之()(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所识穷乏者我与()(4)是亦不可以乎()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伐越楚人怜
B.吏不能禁学不思则罔
C.王之兵自败秦晋贤材人远矣
D.庄盗于境内不足外人道也

楚庄王不顾国内“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可知楚庄王是一个的人;听了庄子进谏后“乃止”,可见楚庄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求:
天下之忧而忧先: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选段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3分)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高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雍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听之可以解烦忧,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反也。(节选自刘基《松风阁记》)
【注释】①樛:弯曲向下。②鬖髿(sān suō):比喻草木枝叶下垂貌。③宜乎:怪不得。
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一处停顿。听之可以解烦忧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反也。
本文描绘了松风阁的独特风声,抒发了作者的 情感。(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年九十②甚矣,汝之不
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居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B.汝心固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河曲智叟亡衾拥覆 D.如土石何?蹲身,始与台齐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里借“孀妻遗男”表现了人们对愚公(四字短语)精神的感动和支持,这种写法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