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
猜想一: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理由是 ;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标签如图)。
他们提出可能是
、
、
溶液中的一种,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三种物质溶液在常温下的
如下表
(1)小新同学认为该溶液不可能的是,理由是。
(2)标签破损的原因。
(3)为确定其成分,小新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4)小芳认为可以设计更简单的实验方案,该方案是:(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苏打(
)和小苏打(
)在生活中具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和小苏打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回答先关问题:
【查阅资料】
信息①: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比碳酸氢钠溶液碱性强
信息②:
在270℃时,完全分解转化成
,而
不易分解
【实验过程】
(1)按有图所示进行实验,只观察到烧杯B中的石灰石变浑浊,小试管内壁出现水珠,写出小苏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充分利用信息知识,区分无色
溶液与
溶液最简单的方用是。
A、加热B、pH试纸C、稀盐酸
【实验过程】
(3)可用小苏打治疗轻度胃酸(主要含盐酸)过多的病人,其原因是:。
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
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
(1)利用图乙所示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
;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
。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
瓶和
瓶,
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2)用大针筒将
人体呼出气体压入
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
空气压入另一瓶
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
科学实验方案是根据特定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在学习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到"盐酸能电离产生
和
,氯化钠能电离产生
和
"。为深入研究某一问题,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回答:
(1)往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将变为色;
(2)小科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在老师指导下,小科做了如下实验:点燃燃烧匙上的钠,迅速伸入盛有
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片,钠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壁附着黑色小颗粒,燃烧匙上粘附着灰白色固体。小科获知灰白色固体中的黑色固体成分是碳,但不清楚其中的白色固体成分是什么,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假设一: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
假设二: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
假设三: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步骤1:取燃烧匙上灰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有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步骤3: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是。
步骤4: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则假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