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 虽多忌克,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 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赵普传》)
【乙】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急)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普少习吏事 ( ) ②读之竟日 ( )
③普颜色不变 ( ) ④他日补缀旧纸(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跪而拾之以归 |
B.太祖亟见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 |
C.普又以其人奏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
D.太祖尝弹雀于后园臣以尚急于弹雀 |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翻译下列句子。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甲】文中的赵普和【乙】文中的某臣在性格或品质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两段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口技》,完成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选出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京中有善口技者(好的) | B.妇抚儿乳(喂奶) |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断) | D.两股战战(屁股) |
下面句中划线词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C.驴不胜怒,蹄之 | D.水陆草木之花 |
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京中有善口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 |
B.文章开头结尾写到了表演道具的简单,是为了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
C.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 |
D.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听众的反应,后写口技艺人的表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题。
贫而有志
披裘公者,吴人也。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②拂手而言曰:“子何居之高而视③之下,貌之君子④而言之野也。吾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遗金者?”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注释】①薪:砍柴。裘:羊皮袄。②瞋目:眯着眼。③视:眼光。④貌之君子:外貌高雅。⑤皮相之士:看重外表的人。下列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子皮相之士也 当余之从师也 | B.遂去不顾元方入门不顾 |
C.经纶世务者 有披裘而薪①者 | D.何足语姓字!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下列各句划线的“而”字与“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披裘而薪者 | B.瞋目拂手而言曰 |
C.足肤皲裂而不知 | D.或置酒而招之 |
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 ,犭婴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无有也。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犭婴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注释]①奥:深处。②殴躏:殴打、践踏解释下列划线字。
犭婴弗得自致也()婴悉移至窟中()给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
猿 善 援 犭婴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这则短文有何讽刺意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早晨) |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 |
C.今齐地方千里(方圆) | D.时时而间进(偶尔)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与徐公孰美/孰视之 |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门庭若市 |
C.皆以美于徐公/皆朝于齐 | D.臣之妻私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启示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
B.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
C.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
D.妻、妾、客的回答虽然都认为邹忌比徐公美,但三人的语气有所不同。 |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周敦颐传》)
【注释】①任:推荐。②主簿:和下面的“司理参军”都是官名。③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解释划线字意思。
(1)不蔓不枝(2)陶后鲜有闻
(3)有狱久不决(4)有囚法不当死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句:
②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译句:甲文从莲的、、香气、风度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甲文中的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实则就是周敦颐本人的化身,请结合乙文中的具体事例谈谈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