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该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过娄山关时。当时因张国焘错误指挥,红军受挫,损失颇大。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西风烈”三字开首,渲染了怎样的意境,“烈”字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的《忆秦娥》结尾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一句,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而毛泽东主席的这首《忆秦娥》结尾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你是怎样理解这八个字的表达效果的?请用简要的文字,写出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这首小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创造出壮烈的抒情氛围。
B.“霜晨月”这一景句的重复,固然是词牌的规定,同时又起着渲染环境和连接下文的作用。
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准确地表现了战士的疲乏。
D.全词只写了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篇幅虽短,“份量”很重。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义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赋、比、兴”手法中的“赋”。此处使用“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作者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6分)
乐府·杨柳枝
白居易
依依袅袅复青青,
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
绿丝条弱不胜莺。
这首诗的首句在用字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中第三、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