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正确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加入WTO |
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1928年,苏联政府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的粮食按固定价格卖给国家。违抗者被判刑,其粮食和农具被没收。这种做法直接违背了
A.新经济政策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工业化 | D.农业集体化 |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A.十月革命时期 |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
C.新经济政策时期 | D.农业集体化时期 |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下图反映的趋势是
A.建立国营企业,出现国有化趋势 |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
C.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 |
D.出现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趋势,产生新中间阶层 |
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B.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
C.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
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