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新春足迹,亦透露了其一年来最为牵挂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符号意义。下图为2012年1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与民众共迎新春和山村孩子放鞭炮。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传统,领导人春节期间慰问走访忙碌却不休假,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 A.中国先进生产力 | B.中国先进文化 |
| 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D.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
“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孙中山先生此观点 ( )
| A.反对个人自由,追求国家富强 |
| B.对民权主义产生动摇 |
| C.重视国家的自由,不排斥合理的个人自由 |
| D.受中国传统专制思想影响 |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自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此一改变应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C.中共建党 | D.国民大革命 |
胡适曾经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可见,在他看来,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 A.思想解放 | B.学习西方 | C.文化转型 | D.提倡科学 |
1916年2月,易白沙发表了《孔子平议》一文,历数了孔学四大弊端: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商榷问题,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单重做官,不重谋食,易人民贼牢笼。这说明作者的意图是( )
| A.抨击迷信思想 | B.痛斥君主专制 |
| C.倡导科学精神 | D.回击复古逆流 |
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为( )
| 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
|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
| 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
| 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