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
B.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 |
C.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 |
D.突触前膜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递质 |
已知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下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切割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A.3 | B.4 | C.9 | D.12 |
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一个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
②有了启动子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③终止子的作用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
④所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完全相同的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② | D.③④ |
蛋白质工程的设计程序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合成蛋白质分子结构②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③mRNA
④蛋白质预期功能⑤推测氨基酸序列⑥蛋白质的预期结构
A.⑥→②→③→④→⑤→① | B.⑤→④→③→⑥→①→② |
C.④→⑥→⑤→②→③→① | D.②→③→⑤→①→⑥→④ |
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治疗动物及人的单基因遗传病,从基因治疗的概念分析,它治疗的遗传病为
A.伴性遗传病 | B.常染色体遗传病 | C.显性遗传病 | D.隐性遗传病 |
2003年在中国大地上最惨烈的事件就是“非典”侵袭、肆虐着人体的健康,夺取了许多人宝贵的生命。医院人满为患,“非典”与“发热”、“疑似”混杂在一起,让医生难以区分。我国科学工作者日夜奋战,利用基因工程迅速研制出“非典”诊断盒。其作用机理是
A.治疗“非典”利用的是抗原—抗体反应 |
B.诊断“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 |
C.诊断“非典”利用的是抗原—抗体反应 |
D.治疗“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