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和滴定法确定某烧碱样品的浓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用0.2000mol·L-1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选用 (填编号字母)作指示剂。
(A)甲基橙 (B)石蕊 (C)酚酞
(2)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此时溶液显 性。
(3)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1。]
滴定次数 |
待测溶液体积(mL) |
标准酸体积 |
|
滴定前的刻度(mL) |
滴定后的刻度(mL) |
||
第一次 |
10.00 |
0.40 |
20.50 |
第二次 |
10.00 |
4.10 |
24.00 |
第三次 |
10.00 |
0.40 |
21.50 |
(4)分析下列实验操作会对滴定结果产生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平视,则滴定结果 。
②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mL待测液,则滴定结果 。
③若烧碱溶液隔夜后滴定,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则滴定结果 。
(5分)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l00 mL 2 mol·L-1的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操作中,用不到的仪器是(填字母)。
A.烧杯 B.200 mL容量瓶 C.量筒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 F.100 mL容量瓶
(2)下列操作的顺序是(每项限选一次)。
A.称量 B.溶解 C.洗涤 D.定容 E.转移 F.摇匀 G.冷却
(3)(以下小题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所配溶液的浓度将;
若用2 mol·L-1的NaOH溶液先润洗容量瓶,再转移溶液,所配溶液的浓度将。
(4分)实验室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对比实验。请回答:
(1)加热一段时间后,两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是。
A.均变浑浊
B.试管1澄清,试管2变浑浊
C.试管2澄清,试管1变浑浊
(2)该实验说明二者中热稳定性强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另一种物质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10分)利用催化剂可使NO和CO发生反应:2NO(g)+2C0(g)2CO2(g)+N2(g) △H<0。
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1)请填全表中的各空格;
(2)实验I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问(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实验Ⅱ、III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并标明各曲线的实验编号。
下图装置Ⅰ是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常用装置:
实验中所用的某些试剂及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
乙醇 |
-114 |
78 |
0.789 |
||
乙酸 |
16.6 |
117.9 |
1.05 |
||
乙酸乙酯 |
-83.6 |
77.5 |
0.900 |
||
98%H2SO4 |
10 |
338 |
1.84 |
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CH3CO18OH与CH3CH2OH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浓H2SO4的作用是 。
(2)要从装置Ⅰ中右侧小试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应进行的操作是:撤出小试管,将混合液倒入 (填仪器名称),用力振荡,静置, (填现象),然后将产物从_____口(填“上”或“下”)倒出。
(3)采用装置Ⅱ可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说明该装置可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原因: 。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3套实验装置,用来收集和验证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气体产物。(1)请指出能正确得出实验结论的装置(填"A"、"B"或"C")。
(2)写出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怎样用简单方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简述检验操作的方法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