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四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两项)。这一任务的完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三制定后,中共发动了哪两大运动,使国民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4)材料四是哪一年、哪次会议的具体内容?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怎样的新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涉及哪位历史人物?(4分)
(2)如果将上述两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纳入同一学习主题,请你拟定这个学习主题名称。(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上述两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2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2009年10月,圆明园管理处组成专家组,分别走访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追寻圆明园流失文物线索。在文物回归过程中,大体有4种途径,分别是政府行为、捐赠(持有者捐赠、买主捐赠)、回购和法律手段。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中与文物流失关系最密切的战争是哪两次?
(2)“近代第一次灾难性战争”与“20世纪初灾难性战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追求文物回归,这说明什么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下图
(1)根据所学知识,马士这里所说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指出“激烈的禁烟运动”的时间和地点。
(2)材料二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谁?牺牲于哪一场战争中?
(3)材料三深刻揭示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后的中国社会状况?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而这个时候,欧洲各国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而中国统治者对此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后来,中国落后了。
——温家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6分)
(2)材料一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落后的原因,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
(12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2分) 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1分) 他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1分)
(3)材料二中“决裂阡陌”指的是什么?“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根据材料二你是怎样理解“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