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表格,完成问题。
,地区 |
水土流失 |
寒潮 |
土地荒漠化 |
酸雨 |
① |
☆☆ |
|
☆☆ |
☆☆☆☆ |
② |
☆☆☆ |
|
☆ |
☆☆☆ |
③ |
☆ |
☆☆ |
☆☆☆☆ |
|
④ |
☆☆☆☆ |
☆☆☆ |
☆ |
☆ |
下列四个地区及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连线正确的是
A.浙江——④ | B.内蒙古——① | C.广东——③ | D.重庆——② |
下列措施中对治理①类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起积极作用的是
A.沿海防护林工程 | B.南水北调 | C.西电东送 | D.建青藏铁路 |
四种环境问题中,有一种基本不影响广东,其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高 |
B.降水少 |
C.位于沿海地区,降水量大 |
D.纬度位置低,重重山岭的阻挡 |
在喀斯特地区,泉、河、湖等水体中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这种水被称为“喀斯特水”,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喀斯特水”沉淀析出的碳酸钙所形成的景观叫钙华景观。读图回答问题。形成云南白水台的钙华梯池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 B.流水侵蚀 | C.流水沉积 | D.岩层断裂 |
我国典型的钙华景观分布带大致位于
A.地势二、三阶梯交界处 |
B.青藏高原东缘地带附近 |
C.非季风气候的区域内 |
D.内流区和外流区的交界处 |
十月,正值金秋,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结合图回答问题。此季节,以“碧云天,黄叶地”为主要景观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能够观赏到下图中四类景观的寻秋路线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问题。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
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A.M、P、N | B.M、N、P | C.M、M、N | D.P、P、N |
右图是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示意图。左表是该岛屿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表。据此回答问题。该岛屿最有可能位于
A.地中海 | B.印度洋北部 | C.大西洋赤道附近 | D.西北大西洋 |
形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洋流影响 ④地表状况
A.②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2010年12月8日从广州启航,历时369天,经历了9个航段,航程64162海里,于2011年11月1一日上午9:30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该图为此次科考的路线示意。据此回答问题。“大洋一号”航行期间
A.途经南海时,逆风逆水 |
B.在开普敦(1月18日靠岸)停留期间,船员面朝西南方向欣赏日落美景一 |
C.在巴西萨尔瓦多港(5月19日靠岸)停留期间,昼越来越长 |
D.北太平洋航段内,表层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 |
本次科考发现了16个海底热液区,黑色热液能直立向上形成约3至4层楼高的“黑烟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热液区最可能位于
A.大陆架 | B.大陆坡 | C.海岭 | D.深海平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