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2010年5月,山东省沿东线工程的一些县区,环境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了一些企业单位的自备井,保证地下水的储量。根据材料完成问题。环保部门依法“封杀”自备井的做法,属环境管理范围的哪类管理
A.区域环境管理 | B.资源环境管理 | C.部门环境管理 | D.环境技术管理 |
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教育手段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十一·五”期间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据此回答29~30题。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产业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A.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 |
B.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 |
C.防治环境污染的成本仍然较低 |
D.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上升 |
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A.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产业的规模 |
B.构建以加工生产为主体的产销分工合作体系 |
C.放慢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注重区域合作水平 |
D.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右下图),回答26~28题。 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A.火电、天然气和水电 |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
“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
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
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①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
②自然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③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 |
西部地区可开发水能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24~25题。“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主要是因为它能使
A.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
B.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
C.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
D.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
“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
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
分布较多的是
A.ab | B.cd | C.de | D.ac |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21~23题。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①③② | D.③②① |
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
三个地带比较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地提高 |
C.三个地带发展第三产业都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
读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完成17~20题。有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地区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状态到较差状态 |
B.从北向南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状态到较差状态 |
C.西部经济地带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好 |
D.低山丘陵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差 |
图中制约M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B.资源、能源不足 |
C.对外联系较少 | D.资金技术缺乏 |
N地区建设交通线的成本比M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有
A.人口稀少,拆迁费用低 | B.交通网络基础好 |
C.交通便利,利于材料运输 | D.技术先进,劳动力成本低 |
关于Q地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有
A.因地势高,所以自然灾害频繁 |
B.因气候干燥,所以太阳辐射强 |
C.因高寒干燥,植被稀少,所以多荒漠 |
D.因降水丰富,所以河谷农业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