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反应X+Y= 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
乙烯催化氧化成乙醛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燃料电池,能在制备乙醛的同时获得电能,其总反应为:2CH2=CH2+O2→2CH3CH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为可充电池 |
B.每有0.1molO2反应,则迁移0.4mol |
C.正极反应式为:CH2=CH2-2e-+2OH-=CH3CHO+H2O |
D.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磷酸溶液 →电极b |
间甲乙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C3H7Cl取代,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9种 | B.1 2种 | C.15种 | D.20种 |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Cu2O+2H+=Cu2++Cu+H2O,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生成的红色固体能完全溶于稀硝酸,说明还原产物是铜 |
B.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将NaOH溶液和盐酸混合反应后的冷却温度作为末温度 |
C.仅用淀粉溶液、稀硫酸、碘水、新制氢氧化铜四种试剂可完成淀粉水解产物及水解程度检验的探究实验 |
D.向盛有少量Mg(OH )2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铵溶液,可以看到沉淀溶解 |
在1L密闭容器发生反应:4NH3(g)+5O2(g)4NO(g)+6HO(g) △H=-Q kJ· mol-1(Q>0),容器内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
时间/浓度 |
c(NH3)( mol·L-1) |
c(O2)( mol·L-1) |
c(NO)( mol·L-1) |
起始 |
0.8 |
1.6 |
0 |
第2min |
0.6 |
a |
0.2 |
第4min |
0.3 |
0.975 |
0.5 |
第6min |
0.3 |
0.975 |
0.5 |
第8min |
0.7 |
1.475 |
0.1 |
第10min |
0.7 |
1.475 |
0.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在第2min到第4min时,O2的平均速率为0.1875 mol·L-1·min-1
B.反应在第2min时改变了某一条件,该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
C.第4min、第8min时分别达到化学平衡,且平衡常数相同
D.在开始反应的前2min内,该反应放出0.05QKJ的热量
下列事实、离子方程式及其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A.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蓝:4H++4I-+O2=2I2+2H2O |
B.向K2Cr2O7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硫酸,溶液变为黄色: Cr2O72-(橙色)+H2O![]() |
C.0.01 mol·L-1NH4Al(SO4)2溶液与0.02 mol·L-1Ba(OH )2溶液等体积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 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
D.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