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有人说:“五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两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南。”今天的河南是一个历史血脉清晰的河南,一个文化传承完整的河南;是一个文明源远流长的河南,是一个炎黄魂魄不灭的河南;是一个站在悠远的历史肩膀眺望未来的河南,一个挺胸抬头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河南……
材料二:3月6日,北京河南大厦四楼国际会议厅座无虚席,58家境内外媒体的149名记者赶来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举行的开放日联组会。会上,卢展工向国内外媒体记者推介了好想你大枣、杜康酒和信阳红茶叶,值得注意的是,他还向与会国内外媒体推介并赠送了“一文九论十八谈”。
(1)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你有什么金点子?
(2)宣传、展示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什么积极意义?
(3)作为河南人,我们为之自豪,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年少的你应怎样为建设文化强省增光添彩呢?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7周年,香港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社会经济政治大局稳定,各项事业稳步向前发展。但是香港社会还有一些人没有完全适应这一重大历史转折,特别是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和基本法有模糊认识、片面理解甚至否定。因此,必须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宗旨出发,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把“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继续推向前进。
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全面准确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某校初二学生小李主动联系同小区的几位同学,利用假期到社区垃圾站分拣,回收有用的生活垃圾。他们说:尽管这样做,有些脏和累,比较艰苦,但能为改善环境和节约资源尽一份力是应该的。也有少数居民认为,如何保护环境,处理废弃物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本题11分)
201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将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部分开放措施辐射到,并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
初中生小旭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成绩上不去,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脾气也不好。老师希望班长小敏能帮助他。可小旭不领情.百般刁难小敏,有一次还把她的书包砸到她板上.①小敏很生气,但她提醒自己不要冲动,事后找了老师倾诉。老师安慰了小敏并告诉她,小旭还是有优点的,希望小敏能多想想办法帮助他。老师的安慰平复了小敏的心情。②小敏谅解了小旭,并③向老师表示自己不会气馁的,将继续帮助小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体现了小敏具有哪些良好的心理或道德品质?将下图所列材料内容与品质正确连线。
(一一对应)
(2)小敏要通过哪些具体方法和途径帮助小旭找回自信呢?阅读图1,并选择最恰当的内容填入图2空格内。(每个空格只填一项,只填序号)
(3)我们同学中也有类似小旭这样的"刺头儿"和小敏这样的"好干部",我们应该怎样和他们交往呢?
☆走进微信空间
微信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有调查显示,中学生是微信人群的主力军之一。下面是小明微信朋友圈中发生的一些故事情景,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做法或理由。
情景 |
正确做法 |
理由 |
同学小刚给小明发微信:不小心让妈妈加入了朋友圈,她就像"卧底"一样,整天监督我的微信状态,唠唠叨叨批评教育,烦死了!我想将妈妈在朋友圈中拉黑。 |
主动与父母交朋友,与父母成为"互粉",共同分享苦与乐。 |
⑴ |
同学李芳发微信说,看了央视"3·15"晚会才知道,自己买来的涂改液气味难闻,原因是其中有毒成分含量严重超标。 |
⑵ |
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小明发现微信中有一个名为"揭秘真相"的公众账号,关注后看到里面的内容捏造事实,歪曲视听。 |
取消关注,删除该公众账号;并向有关部门举报这一公众账号。 |
⑶ |
小明收到同学小伟的微信:济宁市获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出彩!但有人偷偷向大运河投放垃圾,厌恶! |
⑷ |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依法保护环境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要勇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